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。
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
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
偷!因连续降雨而进入秋收第一线(秋收季节)
2025年10月13日08:12 来源:人民日报记者 于景贤
三春不像秋天那么忙碌,很多地方都正值秋收的高峰。全国最大粮场黄淮海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。秋收丰收,黄淮地区,特别是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省份,持续阴雨连绵,令人担忧。目前秋收情况如何?持续降雨是否会影响粮食品质或推迟秋冬季作物播种?前线收割进展如何? “抢夺”,又一亩地要收割 今年秋天收成的关键词是“抢夺”。 “秋天来了风声大作,军鼓响起。卡车,我们去上班吧。今晚加班,我们要收割了!”10月7日晚,农机操作员郭伯伯在朋友圈发文。夜幕降临,采摘工们全速向玉米地出发。郭伯伯所在的山东省汶上县是产粮大县。“田里的土又湿又粘,饱水了。普通轮式收割机无法到达土壤。”连日来,附近地区调配了十几台小型履带式收割机,他利用休息时间为周边农民收割玉米。在豫北河南省封丘县赵钢市,永益家农场经理卢庚珍连续五天奋战,收割了500亩玉米。 土地。据说,周边小农户的秋收已经快结束了。 “雨造成了一些问题“但好在整体表现不错。”除了自己种粮食,卢庚镇还提供机械收割服务,他三年前购买了一台履带式收割机。“要提供社会服务,必须有设备。即使你买了三年,你也可能永远不会使用它。但如果您遇到极端天气条件,您可以信赖它。 “为有效应对黄淮海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,农业农村部加强湿气灾害调度,及时启动应急响应,加强农机具发运协调,加快秋粮收晒工作,进一步明确救灾装备补贴。” 一时间,财政部门迅速拨付农业救灾资金4.84亿元,支持农机收割。ng、湿粮干燥、农田排水、防潮冬小麦种植。秋雨里,我们都扭绳子抢食物。 “即使耗费石油和劳动力,我们也要忍受并收获成熟的水稻。”平东林是安徽省天长市茶马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新农民。呵呵,他所在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,有16000公顷的服务订单。由于田间湿度较高,收割进度大约推迟了一年的 1/3。机器转动,劳动力聚集。当地城镇积极组织挖沟排水。对于一些机器无法跟上的地块,合作社召集10名或更多村民进行手工收割。 “额外一英亩就是一英亩。”国庆、中秋假期期间,各地返乡群众和放假学生加入了征集队伍。李从峰 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智库副组长分析道:收获进展缓慢,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收割。 “对于田间有积水的地块,可以挖深沟,尽快排出耕层内的积水,促进土壤水分的散发,为农业机械进田争取时间。对于干旱条件不好或者玉米还没有完全枯萎成熟的地块,记住可以把秸秆放在阳光下晒一下,稍后收割。根据农业情况,目前,10月份就可以了。” 10日,黄淮海市秋收率接近80%。富含水分的谷类作物雪崩后我们该怎么办?秋收开始时,水分丰富的谷物的晒干和烘干必须迅速完成。在文山县南山街道,全县开设41个粮食烘干点,加快烘干入库。村庄委、委开放庭院、文化广场、学校操场等公共区域,方便在无干旱条件下种植玉米。将玉米棒上笼、通风、干燥、压平后入库。山东卓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是汶上县最大的干燥公司。 “及时干燥”这对于防止湿玉米发霉、减少收获后损失非常重要。我们全天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连续干燥。 “公司负责人表示,已完成玉米烘干作业15000余吨,烘干设施区域共享,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。国庆长假、中秋节前,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征集了15个向社会开放的烘干设施,并在当地政府公共信息账号上公示。天长市位于东部省份,安徽省,与中国江苏省接壤。省。 “除了当地农民,这段时间我们还接到了南京、淮安很多农民的电话,询问有关服务的信息。” 春季干燥系统。 “平东林先生说,烘干塔一直停着,每天烘干400吨大米,干米含水量在14.5%左右,可以直接入库存放。走访农户时,合作社还提供烘干、收购大米一站式服务。”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收获的粮食烘干。李从峰表示,大型干燥企业和合作社要多合作,开设闲置工厂,推行干燥服务,提高干燥效率。政策不断强化,打通从应急收集到安全收存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在中原粮仓河南省,顺应干燥缺水热,省内国家财政紧急发放3000万元救灾资金,并安排以烘干机械补贴、秋粮丰收补贴等形式支持多个省份。周口市财政紧急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,帮助减少粮食损失,支持安全收储。农业农村部近日派出4个工作组赴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山东等省开展“三秋”期间生产指导服务。重点之一是围绕“收、晒、销、种”全流程,强化服务保障,快速弥补机具短缺,提高秋粮烘干水平。此举是为了帮助农民解决晒干、晾晒、销售难等紧迫问题。 “粮食霉病的发生不仅仅与此有关。”李从峰建议,今后种植时,农民可优先选用抗穗腐病、苞片紧凑的硬质玉米品种,重点防治玉米螟等穗部害虫,减少损害,降低玉米粒霉变风险。玉米从源头上。秋冬作物种植大会推迟了吗?还有一种缓慢播种的方法,但如果管理得当,可以提高产量。俗话说,秋有麦争。随着寒露的到来,黄淮海冬小麦逐渐进入适种期,即将开始大规模秋冬播种。规模。卢庚桢的土地被清理干净了。他说地里湿气太多,没有办法整地。据估计,由于需要干燥,秋季播种将不得不推迟。从近期发生的情况来看,这并不是冬小麦播种首次推迟。 2021年秋涝致土过剩潮湿,推迟了大面积冬小麦的播种。通过科学措施,我们终于取得了丰收。小麦生长期较长,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 “还有一种缓慢播种的方法,如果管理得当,是可以提高产量的。”卢庚桢低声说道。作为一名种粮老手,他对于适当增加播种量、多施化肥有着丰富的经验。去年寒流来临前夕,我们立即喷施叶面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,以提高抗寒性和抗逆能力。针对当前天气状况和生产形势,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制定了《黄花海小麦应对连雨高湿晚播技术意见》并提出对策。 “麦田播种越晚,整地越仔细“提高播种质量,千方百计在冬前长出壮苗。”全国粮食作物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部负责人万卡特江提醒,当前情况下,不宜急于整地备种,而应优先疏散土壤水分,待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-80%时再整地备种。 播种。对于田间土壤水分过多的晚播地块,宜使用半冬或半冬/春品种。推荐。为提高整地和种植质量,每推迟播种期应增加基苗每亩1万株左右。科学增加初期施肥量,保证氮、磷、钾平衡。蒋翔先生,高级 农业技术学院农艺师河南省农业农村局推广局介绍,针对持续阴雨天气可能导致播种期推迟的情况,河南省已印发技术指导手册、模型图和明确文件,并派出18个省份的小麦专家指导组与工程师一起工作。农业在市县进行推广和引导。抗湿和后期干燥的重要技术措施。播种。 “我们将利用新的农场管理实体的优势,尽一切努力确保冬小麦的种植。”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徐哲表示,当地政府动员全县1000多家农作物专业合作社、3200多家粮食主产户、100多家农机合作社,适时种植冬小麦,并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。确保没有留下任何空白字段。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,出台冬小麦防潮晚播技术措施,提高整地质量,选择适宜品种,科学增密,指导增加底肥,实现以科技补晚播、以密种补晚、以密补晚、以肥补晚的目标。播下种子,为明年夏季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。一切努力都充满了丰收的希望,科技、土地、人民紧密相连的生产基地成为大国粮仓更加稳固的基础。
(编辑:项小斌)